2024-08-21 04:45:54 | 30高考
学校共有两个食堂,提供花式各类餐点:豆浆油条、包子面条、糯米饭、快餐、麻辣烫、沸腾鱼,缙云烧饼、花甲粉丝、烧烤……学校还有一条商业美食街:寿司、蛋糕、甜品、奶茶、水果、煎包、水饺、瘦肉丸、鸡排……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传承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的优良传统,具有72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第一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园林式单位,第一批温州市文明校园。
学院占地1700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建筑面积29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95万种,各类专业数据库12个。在编教职工7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84人,博士45人、硕士500多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市特支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专业31个,其中涉农类专业15个。
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智慧新农匠”。坚持“特色引领、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办学理念,构建“大思政、大生态、大教育”育人体系,发挥农科教一体化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培养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等12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年孵化小微企业30家以上,毕业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留温率近50%,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排名跃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排名进入全省高职院校A等行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30高考
聚焦技术革新,开展立地式研发。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型科研发展方向,聚焦农业产业新技术研发、转化,引领农业技术革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高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围绕种子种苗、碳汇康养、畜牧兽医、农业经济、智慧农业等八个研究领域,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平台23个,建有实体研究所17个。近五年立项市厅级以上项目4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9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1.2亿元;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37项,其中,省部级奖项3项;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的农业新品种8个,省级审定、认定的农业新品种8个,授权发明专利92项。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积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挂牌成立温州乡村振兴学院、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设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研究室,全力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打造。围绕共同富裕、未来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等主题,推进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近三年有20多项调研成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深化校地合作,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一地一策”在温州市12个县(市、区)建立实体化产业研究院,目前已建成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平阳县科技强农产业研究院、泰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院、鹿城农业产业研究院。积极对接产业,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团队,下派市级科技特派员,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近200万亩;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每年举办乡村振兴特色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家庭农场主等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等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聚焦开放共享,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理念,初步形成上下、左右、内外贯通的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新格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浙江省农林牧渔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与一批中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农科院所、地方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科研资源,加入中柬职教联盟、中意高校联盟,与新西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教科研合作等活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乌兹别克斯坦鹏盛丝路学院”,并入选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主动牵手非洲温商企业,探索开展中非合作交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殷殷嘱托,主动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答好“新农科”建设这份时代答卷的信心和决心,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向全面建成全国领先的农类高职院校、全省一流的高职特色校和高水平的区域性农业科研强院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
一、温州医科大学食堂饭菜怎么样食堂餐厅就餐环境优良,能满足各种不同口味。二、温州医科大学简介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
一、兰州科技职业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大众餐厅、清真餐厅二、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简介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96年。建校之初为甘肃省国防中等专业学校,由教育厅批准成立,甘肃省计委、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省军区共同主管,办学采取军队院校管理模式,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013年5月,经省政府、省教育厅
一、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生食堂采用麦当劳餐厅式的四人餐桌椅二、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简介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面向全国统一招生,文理兼收,学制三年,专科层次,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有5个系20个专业,涵盖九个专业大类,所设专业均面向海西经济区建设,
一、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3个食堂。两个综合食堂,一个清真食堂。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始建于1958年,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厚德强技”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校设有两个食堂,保障在校学生的用餐。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太湖南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浙江湖州。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嘉兴供销技工学校、嘉兴粮食技工学校、浙江电大嘉兴分校,1999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学校占地面
一、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我院开设有一个教工餐厅和一个学生餐厅,面积共计18491㎡,共2213个就餐座位,其中教工餐厅917㎡,165个就餐座位;学生食堂17574㎡,2048个就餐座位。食堂现有从业人员138人负责为在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学生食堂分为大灶和20个风味小吃摊点,食堂饭菜花色品种100余种,同时开设了低价菜和免费汤服务窗口,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一个清真窗口,可满足所
一、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生食堂清洁、卫生,管理规范。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省亳州市中心地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首批全日制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单位、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就业先进单位、安徽省创业示范点、安徽省高职扩招标杆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示范单位、安徽省
一、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拥有二个现代化食堂二、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1年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学校地处荆州大学城,东接武汉、西望三峡、北依千年古城、南掬秀美长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江汉平原最负盛名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1.5万人。学校是湖北省文明
2024-09-09 03:50:45
2024-02-02 16:33:34
2023-12-31 10:11:01
2023-12-29 21:15:48
2024-02-07 21:27:08
2023-12-30 2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