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什么是西藏大学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7月成功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师范学校(1965年成立)、西藏师范学院(1975年成立)等发展阶段。1985年7月,成立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
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
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先后并入西藏大学。2001年9月,
西藏农牧学院与西藏大学合并,校名仍为西藏大学。
学校分拉萨校区和林芝校区。拉萨校区目前有老校区、新校区、医学院校区和财经学院校区,占地面积14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亿元,图书总藏量80万册,校园网是CERNET西藏主节点,拥有西藏地区一流的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馆。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政
法学院、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中央电大西藏学院、继续
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留学生部14个学院(部)。
西藏大学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051人,其中专任教师77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38人,占专任教师的4.9%,硕士401人,占专任教师的51.9%;教授56人,占专任教师的7.2%,副教授237人,占专任教师的30.7%。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
西藏大学的学科设置
学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生态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字学、藏语计算
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藏族
美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藏族音乐)、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西藏经济)、高原生态系统与群落生态学、高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高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高原生态安全评价与自然保护区管理12个二级学科;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
舞蹈学、
美术学、生物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法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
心理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
物理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行政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教育管理、学科教学·
汉语文、学科教学·藏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美术3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专业学位学科),教育硕士、艺术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涵盖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大学·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羊八井宇宙线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共建重点实验室--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西藏大学的科学研究及对外交流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科技部“973”项目1项,“973”前期研究专项3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12265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4项,“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泽派”和“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办学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随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推进,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组建了以
北京大学为组长,
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
中央财经大学、
河海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团队,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校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
30高考
自动化专业有哪些要求,需要学习哪方面的课程?
自动化不需要太复杂的物理计算,只要明白物理的原理,计算机方面是要求掌握基本的操作,自动化要求掌握很多的软件,可以先把最基本的操作掌握就好,方向不同,学的也不一样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实验、管理及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适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生可到各类发电厂、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等部门就业,即电业局、设计院、工程局。
专业基础课有:PLC编程,
工程力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控理论等。
主要专业课有: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专业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最重要的是干这一行永远都不会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虽然开始几年比较苦,拿的钱也不多。但是随着你的工作经验的增长,那你的待遇就会提高得很快。
下面是本专业分布院校(只例举了各省本专业在本省排前几位的高校):
【北京市】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市】
天津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天津理工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
【河北省】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河北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山西省】
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工业大学、包头钢铁学院
【辽宁省】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铁道学院、辽宁工学 院、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吉林省】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黑龙江省】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庆石油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上海市】
同济大学
、
上海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省】
江苏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扬州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南通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南京邮电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浙江省】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省】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福建省】
华侨大学
,
福州大学
【江西省】
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南方冶金学院
【山东省】
山东大学
、
青岛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师范学院、石油大学、临沂师范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莱阳
农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省】
郑州大学
、焦作工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湖北省】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武汉工业学院、
三峡大学、
湖北大学
【湖南省】
湖南科技大学、
南华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株洲工学院
【广东省】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湛江海洋大学、
惠州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重庆市】
重庆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华大学、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贵州省】
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
【云南省】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
西藏自治区
】西藏大学
【陕西省】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省】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省】
青海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大学
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控制技术问题及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
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技术、检测与转换技术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有两个方向:电力工程和电气工程,属强电领域。可以就业于电厂、电业局等单位,待遇颇高,也比较辛苦。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业务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在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工业过程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自动化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 较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工业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 在自动化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自动化专业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
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信号与系统分析、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检测及仪表、控制仪表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
(工程技术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我国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开始的时间并不晚。 1908年,南洋大学堂 ( 交通大学前身 ) 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一个世纪。
1917年,交通大学的电机专科设置了电讯门,这是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后来逐步发展成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 :
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自 1977年起,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改名为“电气工程系”,之后又有部分学校将其改为“电气工程学院”。
1998年前,我国大学的电类专业分为电工类与电子信息类。按照 1993年的专业目录,电工类专业共有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 5个专业,而电子信息类共有专业 14个。
1998年,国家将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合并和压缩。大学本科专业总数从 1993年的 504个调整至 249个,电工类和电子与信息类也合并成电气信息类。 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原电工类的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等专业合并为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等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在同时颁布的工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又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中的部分(主要是原工业自动化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自 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公布以来,全国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数从 1999年的 123所增加到 2002年底的 197所,现已超过 200所。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保留了“电气工程系”的名称,有的和计算机专业一起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其中,电气工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电子、信息等,传统的“电力工程”内容已不多见,已经很少有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专业。其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用电需求年增长率不超过 2%,电力发展趋于饱和,所需传统电气工程人才数量大为减少。
我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差别很大。我国的电力工业还处于迅猛发展期,年用电增长率超过 10% ,在现有装机容量 3.6亿千瓦 (2003年底 ) 的基础上, 2020年预计装机容量约 9.5亿千瓦,仍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人才。与之相适应,各著名工科大学都把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支柱性专业,一般大学的工科专业中也几乎都少不了电气工程专业。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内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就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
电气工程是从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开始,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而电磁理论是从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逐步发展而形成。
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因此,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能有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
迄今为止,通信和计算机都主要以电作为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专业也都属于电类专业,电气工程实际上是其母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对象是电能,而电信息的检测、处理、控制等技术在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电信息的研究也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名称中也就有了的“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能力。电气工程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已经产生了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生命中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一门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不但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电力电子技术也成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和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当然,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如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设备组成,其良好的运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方法论介绍
本专业学科的科学方法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类同,理论分析是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诸多的工科专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使用的数学工具较多,理论分析在其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作为工科专业,实验研究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学生就难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模拟也已是本专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上述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中,等效与类比都是本专业重要的科学方法。

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入选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直管院校,仅次于西藏大学,硬件很好,软件也不错,挺好的学校。虽然是西藏的大学,但是校区在内地咸阳,又称咸阳民院,享受西藏大学生毕业各项优惠政策。西藏自治区非常缺各类人才,毕业后工作有保障,待遇也很好。学校有定向就业政策,分数较低同学可以考虑申请签约,降低分数线录取。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比较低,19年起取消了必须通过
英语四级才能毕业的要求。学校每年有自治区教育部划拨的大量资金,校内举办的很多活动只要得奖都会有奖金。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
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
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59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
中国人民大学、
中山大学、
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就是30高考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30高考。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0高考:
www.30gaok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