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0高考小编为关注大学招生的同学们准备了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否一年只能报考一次?
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其开办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受到了不少在职人员的青睐。而想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需要按要求先完成报名,但是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规定。那么,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否一年只能报考一次呢?
据了解,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方式报考,这两种报考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一、同等学力申硕
以同等学力申硕形式报考的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免试入学,学员只要满足大专学历就可以直接入校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虽然此种报考方式不用参加入学考试,但是学员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但是必须先完成课程班学习,课程班报名时间由学校规定,想报名可以随时咨询。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需要在每年3月份报名,届时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考试则在5月份,考试科目为外语和学科综合2门。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采用及格制,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员只要各科达到60分即可通过考试,再完成论文答辩后就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形式属于学历教育,选择此种方式报考的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历与学位证,但是每年只有一次报名机会。
此种报考形式是先考后学的,报名时间为每年10月份,届时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而入学考试会分为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
初试为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在12月底,考试内容均为笔试,通过初试之后,达到学校复试要求之后才可参加复试,复试内容是从笔试和面试两方面进行,具体时间由招生院校规定。
最终学员通过考试,达到学校招生要求后才能入校学习。其中如果通过了初试,但没有达到学校复试要求,可有一次调剂机会。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不管选择哪种报考方式,都是一年只有一次报考机会。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30高考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 #考博# 导语】 考博频道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了解到,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已发布,详情如下: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海外一流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仅可报考“0703
化学”一级学科下相关专业)或在境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资格审核前须提交认证报告。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规定。
4、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须符合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必须提交《报考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一份,并加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公章,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地区)就业。
二、招生学科、专业与导师
2023年我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请登录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主页查询网址:
_xsx_.htm
。招生导师、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请登录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主页查询(
_bs.aspx
)。招生导师的个人详细信息请登录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查询。
三、报考类别
我校学术型博士生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
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简称定向)和非定向就业(简称非定向)两种类型。我校理工科专业学术型博士原则上不招收在职定向博士生(不含专项计划),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定向博士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本学部(学院)录取总数(不含专项计划)的5%。
四、考试方式
我校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三种考试方式:普通招考(含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及考核办法,详见《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硕博连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及录取工作通知》《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硕博连读专业学位博士(工程博士)研究生考核及录取工作通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及考核办法,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含直博生)办法》。
五、报名
我校全面采取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报名具体要求如下:
报名前,考生应与意向导师充分沟通。经导师确定同意后方可进入报名环节。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未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报名无效。
1、网上报名
考生于2022年10月25日—2022年11月11日间通过我校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
)。
2、上传电子版材料
申请材料在申请阶段以电子版形式在报名系统中提交。申请人须将下述材料的(2)-(12)项,按照《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材料模板》(见附件2)格式要求按顺序以PDF格式上传报名系统。证书、证件、成绩单、科研成果证明材料等上传内容要求清晰可见,附件总大小不超过20M。
3、网报信息审核
(1)报考导师审核是否同意报考(博导审核系统网址:
;博导审核操作说明网址:
)。
(2)研究生院审核考生网报信息及(2)-(12)项材料是否符合报考基本条件,外语是否免试。
(3)网报信息审核通过后,考生下载打印第(1)项材料上传网报系统。
4、提交纸质版报名材料
申请者按顺序装订在2022年11月14日前提交或邮寄到报考院系(报考院系联系人网址
)。申请者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有关证明。
提交材料内容包括:
1、《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网报信息审核通过后,考生本人签字并上传系统)。
2、硕士学籍、学历、学位材料:
(1)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已获得硕士学历考生提交硕士《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3)仅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请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并提交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
(4)在境外获得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考生需提交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3、本科学历材料:《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4、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
5、本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开课学校培养单位出具的成绩单,或有加盖人事档案部门公章的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出的开课学校成绩单)。
6、外语能力证明材料复印件。
7、两封报考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书。报考导师不可作为推荐专家,如申请者报考博士生导师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导师非同一人,则其中一封推荐信原则上由申请者攻读硕士期间的导师(硕士导师职称不受限制)撰写。推荐书具体格式详见附件模板。
8、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结论部分(已获得硕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届硕士毕业生)。
9、科研能力学术成果证明材料:已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申请专利、科技奖励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等(包含但不仅限于上述内容)。
10、报考专项招生计划的考生请参照各专项招生简章(另行公布)补充提交其他材料。
11、报考定向类别的考生需提交《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在职定向博士生报考申请表》(见附件模板)。
12、《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书》。
备注:有关学历、学籍认证材料可登陆学信网下载,网址:
。
六、考核与录取
(一)考核
1、资格审核
学校对申请者资格进行初审,各学部、学院应组成专家组对学校初审通过的申请者进行终审。终审应依据各学部、学院制定的审核标准对申请者的学习经历与成绩;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章;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综合评价,按照“择优选拔、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资格审查通过者由学部、学院通知进入综合考核环节。
2、外语考核
外语水平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申请者,可以免参加外语水平考核。
英语:
(1)六级≥425
(2)专业英语四级/八级≥60
(3)雅思≥6或托福≥80/550或GRE≥260/1300
(4)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一年以上(须提供留学证明和成绩单)
小语种:
仅限我校2023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语种。须提供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以学校审核结果为准。
外语各种考试成绩证明时间以2016年11月11日至2022年11月11日期间有效。若申请人提供的外语成绩证明超出有效期的,或不符合免考的可以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外语考试(考试时间等安排详见招生网页通知),并需达到规定的录取成绩。
3、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各学部、学院负责组织。综合考核分为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每部分满分为100分,成绩在60分以下视为考核不合格,不得录取。每部分考核可以采取笔试、实验、面试和撰写科研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方式由各学部、学院确定。其中,采取面试考核方式须成立“考核专家组”,“考核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的教授(或博士生指导教师)组成。
综合考核成绩由学部、学院在第一时间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资格审核和综合考核的具体要求及实施办法由各学部、学院制定,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公布并实施。
(二)录取
1、外语达到规定要求,综合考核各部分成绩在60分以上的考生视为合格。
2、各学部、学院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导师的招生名额,结合复试成绩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3、拟录取名单公示无异议,经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4、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2023年9月入学(具体时间以学校新生入学须知为准),其中定向就业博士生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协议,个人档案及工资关系保留原工作单位;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按教育部规定向存档单位调取档案(有工作单位的考生还需提交离职证明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以及工资关系转出手续)。
七、学制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博士阶段)的基本学制为4年,直博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
八、学费及奖学金政策
1、学费:全日制博士学费为1万元/年。
2、奖学金政策: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博士生助学金、博士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单项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特别奖学金、博士研究生的助教和助管酬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多种奖助方式为核心的新型奖助体系,奖助学金额度大幅提高,博士生生活待遇水平显著提升。博士研究生助学金基本标准为2250元/月,导师可以利用科研经费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助学金标准,可达8000元/月。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第一学年标准为15000元/人·年;第二学年根据科研业绩等情况动态调整后,一等为18000元/人·年,二等为15000元/人·年。
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水平公派项目及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选派研究生到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联合培养。
九、相关信息查询
1、博士生招生的报名、考试、成绩、录取等信息均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主页上进行公布,请及时查询:
2、研究方向及专业目录查询:
_bs.aspx
3、外语考试大纲下载:
十、其他
1、导师招收名额具体要求按照我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被我校拟录取的考生不应再报考其他招生单位。
3、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信息经现场确认后不予修改报考导师、报考专业、报考类别等信息。在报名或考试中,对违反招生规定或弄虚作假取得报考、录取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取消其报考、录取资格。
4、报考少民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考生请在报名系统“专项计划”项标记。少民骨干计划的报名和考核具体要求以《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为准。
5、录取类别为全日制非定向的考生,入学前须将全部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到我校,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如果发现学生假脱产,将取消录取资格或学籍。
6、对违反国家和学校招生规定取得入学资格或者学籍的,学校将取消其学籍,不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将当依法予以撤销。
7、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博士研究生须获原定向单位同意或解除原定向关系。
8、如果上级部门出台新的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
十一、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研究生教育大楼610室(116024)
联系人:姜老师
联系电话:(0411)84706395
电子邮箱:jiangzq@dlut.edu.cn
附件: 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材料模板.doc
原文标题: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文章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30高考(https://www.30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相关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业务的主管机构,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负责研究制订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负责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团学工作。
学校设有大连凌水、开发区、盘锦等三个校区,拥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4444人,博士生4659人,硕士生14774人。
如果想要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更多的信息的话,可以自己去查找学校研究生院的官网,直接搜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这个词,就可以在比较前面的位置点击进去,进入官网。在研究生院官网里面,可以看到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说最先发布的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以及研究生培养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能找到一些导师队伍的相关信息,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上面的导师信息,点击进去可以看到每个学院的导师的个人简介以及他的研究方向,对自己导师选择是会有一定帮助的。大连理工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学,非常值得报考!
以上就是30高考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30高考。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0高考:
www.30gaok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