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20:53:26 | 30高考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不是一本也不是二本大学,而是辽宁省的一所专科学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农林牧渔业专业大类为主体的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 七十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特色高水平农业高等学校办学道路,为服务于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A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
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实现新飞跃奠定坚实基础
——拥有充分满足教育培训需要的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108亩,建筑面积30.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5.38亿元。 校内拥有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生产实习型、自主创业型系列化实习基地75个,具有项目支撑功能的实训室、车间91个,53间智能教室,148间多媒体教室,300T数字化教学资源储存空间和万校外建设紧密实训基地231个,与59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拥有1000多亩校企合作建设的农业科教园。
——拥有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优质专家
学校下设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农业装备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园林学院、智慧农业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朋宠科技学院8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扩招教育学院)、素质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43个专业,涉农专业比例现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骨干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5个,省级示范、品牌专业17个。 在籍学生14437人。
——德技并修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教职工532人,其中高级职称166人,硕士以上学位278人。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6%。 国家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最美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及行业教师名师2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一级,万人一级19人。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个,省级教学团队六个,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一个,省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一个。 从企业和科研院所灵活引进专业和科研领军人才8人,已聘请11位行业大师到学校主场工作室工作。 常年聘请企业、科研院所兼职教师280人,建设了由436名能人工匠、技术能手等组成的兼职教师库。 初步形成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长效机制。
拥有以——人为中心、以农为魂的特色学校文化
七十三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了学校农业职业教育特色文化体系。 学校确立的“立足北方大农业,连接区域产业群,服务国家新战略,建设一流高职院”办学定位,“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基地建设理念,“走出课堂练习,为项目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理念、“优秀者成功、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 30高考
创新办学模式全面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聚焦现代农业产业,结合东北地区需求,建立新型农业类专业结构及其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构建粮食经饲统一、农林牧渔结合、种养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聚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破传统农业的专业结构布局,建设农业园艺、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农业装备工程、食品药品、农业经济管理、 优化形成智慧农业七大特色专业群体系,突出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集群化特色、适应辽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专业体系结构,一批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国家级骨干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培养培训并举”战略,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校企“二元”主体,加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形成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4-1-1”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融合的“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并在总体框架下,系统构建栽培类专业“双线双循环”任务导向式、养殖类专业“双线双基地”工学交替式等教学模式,实行企业专业课、职业导师制、校企双导师制、双重学籍制、企业学徒制、课程考核个性化、技能大赛免试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已获3项国家教育成果奖和6项省级教育成果奖。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通过组建校企战略联盟、职业教育集团、校企深度融合等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人才共建、基地共建、资源共享。 与大北农、北京伟嘉、大连三仪、中联重型机械、大顺国际、葫芦岛玄宇等有规模、有影响力、有文化、有情怀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合作订购班。 充分发挥双主育人优势,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 与中泰实业集团共建江南农业科教园,扩建实训基地1000亩。 以朋宠科技学院为代表,创新公办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机制,《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典型报道。
——瞄准区域产业需求,构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打造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新模式
依托省级动物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蛋鸡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搭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获批省级以上研究项目229个,取得系列科研成果。 “熊杂1号”至“熊杂8号”系列高粱新品种,元钰66、大民99玉米新品种,熊豆2号、辽农职黑豆1号等大豆新品种,熊岳圆葱、熊岳紫长茄子、裸仁金瓜、星辰一号黄瓜、熊岳长绿苦瓜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81项,其中一等奖5项。
——坚守农业本色,脱贫攻坚主战场,打造立体网络化服务“三农”新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为县域经济服务,助力扶贫攻坚。 在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平台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率先开展日光温室研发、培训和推广,将熊岳、、、型日光温室及其配套蔬菜、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到东北、华北和西北16个省,受农业部委托培训农业科技人员万余人。 可移动的保温节能装配式日光温室遍布北京、青海等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带来了数亿的经济效益。 “熊杂”系列高粱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为辽宁省不同时期种植结构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辽峰”葡萄新品种栽培技术已推广面积20多万亩,给果农带来了丰富的效益。 动物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已累计企业检测样品10余万件,为动物疫病防控和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技术优势,以党建引领、项目进村、创业引领等措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以营口东部山区、辽西北干旱区为中心, 积极参与“千专家进千家”“百专家对接百乡村”活动,每年派出技术专家600余人,足迹遍布320余个乡镇,直接惠及贫困家庭3410余户
大力开展农民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青年农场主培训工程、进村入户培训工程和西部对口支援工程五大工程,先后开展省内外(含新疆、藏区)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
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辽宁省科技推广基地,联合沈阳、营口等市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全年接待沈阳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和营口市区中小学生13000多人,通过学习农业实践夏令营活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劳动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多方联动,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工作新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举,以培养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两级双线两级延伸式”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开辟思政课主渠道和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内涵相关部门和各专业系(院)多方参与,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党政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逐步构建“导师项目组”双创教学模式,“课程双创思政素质教育”相互促进,形成“1 N”多元协同育人特色。 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成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中”称号。
高水平的办学成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高比例基层就业在辽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七十四年来,学校为我省农业农村培养、留用、可用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达七万二千人,广泛分布于我省900多个乡镇农业生产现场,是新农村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替代的
——高规格职业技能竞赛奖强调了优秀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近年来,学生获全国职业大学技能大赛国家级一、二、三等奖27项,省级职业大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8项,获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8项。 毕业生一直以“职业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7年保持在90%以上,约5年平均达到96%以上。
——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示出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水平
学校实施教研促教育改革发展、科研促生产教学融合的“双研驱动战略”,2000年以来共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129项,连续4次获得5个国家级教育成果奖。 学校获得全国教师教育能力竞赛一、二、三等奖3项,主办国家级精品课程6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项、省级精品课程14项、主编“十二五”国家计划教材36份,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国家职业教育示范虚拟实训基地项目1项
——高影响力的社会兼职和荣誉体现了国家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为辽宁现代农业教职组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农业教职组、中国现代农机装备教职组、中国现代畜牧业教职组和中国城市农业教职组4个国家级教职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高等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
学校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示范基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辽宁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辽宁省科技推广基地。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A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学、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驻村工作队)、国家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多所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和辽宁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辽宁省最美校园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到此为止。七七网收集整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所大学的所有内容,数据随时都会变化。 请根据考试院等权威信息。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0高考:www.30gaokao.com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不是本科院校,是高职院校。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名城辽宁省营口市,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艺术发达,是一所省属公办独立职业学院,国家技术骨干职业学院,辽宁省优质智能职业学院。目前,学院设有三个教学区、八个课堂教学部和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学院拥有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和遍布全国的高职院校大型实训基地。高校现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管理示范点优秀企业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 不是本科,只是大专。辽宁机电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理工科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设立了自动控制系统系、机械设备工程系、原材料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华孚仪表板学院、黄海汽车工程项目学院、北方钻石珠宝学院、创业创新学院、马列主义学院、基础教务部、体育文化教务部、大学生德育管理中心等12个课堂教学企业。目前有智能控制系统技术、仪器设备技术、装备制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学校,不是本科学校,也就不是几本了。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本钢集团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冶金类高等职业院校。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本溪煤铁公司艺徒学校,后先后更名为本溪钢铁公司技工学校、本溪冶金高级技工学校,2004年与本钢卫校合并更名为辽宁冶金技师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几本院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不是一本,也不是二本大学,而是专科学校。一、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简介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大学,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学校位于古城辽阳,始建于1951年,有70多年的职业教育历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现已成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院校、辽宁省高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并不是本科批次的院校,是一所高职专科批次招生的院校。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始建于1984年,为国有公办干部培训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为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院校,辽宁省首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单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 辽宁铁路邮政技工学校是专科学校,不是本科学校,自然也不是几本书的大学。学校成立于1948年,前身是沈阳铁路运输学校,是新中国首批成立的八所铁路运输专门学校之一。辽宁铁路邮政技术学校简介学校成立于1948年,前身是沈阳铁路运输学校,是新中国首批成立的八所铁路运输专门学校之一。1958年至1962年,升格为“沈阳铁道学院”,举办高等教育;2005年7月,学校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 辽宁体育职业技术学校不是本科院校,是高职院校。辽宁省体育职业技术学校于1985年经省委批准成立,1999年经教育厅批准,培养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学生。是辽宁培养了优秀运动员和高素质体育文化复合型人才的体育院校。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南湖河畔,东邻东北大学,西临环城路,南北为浑河乐园。学院占地15万平方米,拥有两栋7741平方米的教学楼,64150平方米的各类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 不是本科,只是大专。辽宁商业会计职业技术学校学院是辽宁省高等职业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示范院校。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国教育部备案,专门为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省级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层面,学院着眼于时代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技术专业结构。酒店管理服务、烹饪技术与营养(中餐厅烹饪)、烹饪技术与营养(西餐厅烹饪
2024-09-09 03:50:45
2024-02-02 16:33:34
2023-12-29 21:15:48
2024-02-07 21:27:08
2024-12-08 07:39:29
2024-01-30 0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