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01:09:28 | 30高考
用餐:学校共有5个饭堂。均使用饭卡付费,不能使用现金。饭堂均为自选菜窗口。
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学校坐落于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之佳境。学校创建于1970年。2000年3月,西江大学、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本科肇庆学院。2021年10月,学校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五十多年来,肇庆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章,培养了22万多名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厚植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不忘扎根地方办学初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肇庆学院弦歌不辍、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学校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形成了“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校训,传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称号。
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认真实施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大力打造党建品牌,推进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建立了“国家—省—市—校”四级党建工作示范体系,学校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9个、肇庆市“西江党旗红”基层党建品牌1个。学校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构建了思政育人的“大格局”,按照“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思路建成了五大书院。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了双向互动、创新驱动、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砚园方案”,致力于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工1786人,其中专任教师1278,高级职称560人,具有博士学位460人,双聘院士1人。以“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肇庆市高层次人才等为代表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学校形成了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师资保障。学校重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选送300多名教师到企业、行业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应用能力。
学校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内涵发展。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0个教学机构,面向全国26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2.6万人,联合培养硕士600多人。学校现有教育、电子信息、艺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大力推进省市共建学科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设有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市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学科为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学校按照“做优新师范、做强新工科、提升新文科、发展新农科”的建设思路,设立近7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3个,省级以上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化学专业通过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
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夯实学校事业发展基础。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30亩。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2亿元,纸质藏书183.8万册,电子图书318.2万种,电子期刊近2.9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5个。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OA办公系统、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推进教学科研条件现代化。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教师教育“肇庆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学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2019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特邀我校参加,介绍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推进“新师范”建设的经验和亮点。2020年9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我校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勇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的文章。2020年11月,我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称之为“肇庆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5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60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先后采访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学校先后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奖等荣誉和奖项,学校就业指导课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地方本科院校‘53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评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银奖1项、铜奖6项以及“高教主赛道优秀组织奖”。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目前学校建有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38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19个。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广东省专利技术创业孵化器,被省版权局认定为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建设肇庆市协创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肇庆高新区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智库12个,建有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7个。积极开展创新科研团队建设,学校有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4个。学校双聘院士傅廷栋牵头在学校共建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广东)示范基地和西江流域油菜实验基地;农业农村部在学校建立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肇庆综合试验站;“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实验室”获批为省重点实验室,实现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在学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并谋划在高要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分实验室;与省农科院共同承担西江实验室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达成共识,共同完成《西江实验室绿色植保技术及投入品研究所建设方案》,共同申报的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水稻抗稻飞虱新种质创制和道地南药提纯复壮及推广”获得立项并获批经费500万元。与鼎湖、高要、四会、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广佛肇(怀集)合作区管委会等建立起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在科技、产业、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建有2个文科和6个理工科产业学院,实现理工科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全覆盖,其中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立项2个,已列入项目类管理的校级产业学院3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3项。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3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推广奖二等奖1项、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2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依托“中国砚都”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王府掐丝画”团队获得专利和版权保护150多项,在G20峰会被选为国礼,同时被选为60多个国家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专用礼品,是“肇庆文创龙头品牌”。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中,共获得国家级荣誉和省级奖项上千项;在广东省第九届、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奖牌总数排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近五年来学校四次获得全省高校年度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等级。响应国家号召,赓续援藏精神,选派九批共计71名大学生参加援藏支教工作,均获评“墨脱县优秀援藏人才”,学校被授予“援藏事业功勋单位”称号。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筑牢网络思政“新阵地”,学校易班发展中心荣获广东高校“十佳易班发展中心”“全国优秀易班辅导员(公共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十三届全国美展、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双年展、全国青年漆画展等国家级、省教师双年展等展览入选、获奖30余项,其中在全国美展中入选5件作品,1件获得铜奖(广东唯一获奖),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艺术成果。学校合唱团在“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获合唱类银奖。由学校师生参与创作出品的大型原创廉政教育音乐剧《青天之端》被省纪委推荐在全省各地巡演,荣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二等奖。学校获批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先后共21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团委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确定为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示范点,多次获评“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肇庆学院校院两级学生会多次获“广东省优秀学生会”光荣称号。在广东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中,学校多个团支部获得荣誉。学校涌现出许多国家级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如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和百优理论文章、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基层优秀项目等。学校多次承办广东大学生书画艺术作品大赛、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等广东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季子项目。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扣学校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高起点规划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入湾区创新驱动工作,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启动“改大申博”品质提升工程,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食堂饭菜怎么样每个校区均有2个学生食堂,就餐环境条件好,菜式多样可供学生不同需求,价格合理。食堂有良好的卫生消毒制度,就餐提供消毒餐具,学生无需自带餐具。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巍峨北岭,毓秀星湖,滔滔西江,古韵端城。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名城,这是一座山、湖、城、江交融辉映的岭南名郡,素有“北回归线上绿洲”和“中国砚都”美誉,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核
一、重庆移通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引进重庆交通大学后勤管理集团建立两个标准化学生食堂,下设清真窗口,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服务部门,专门为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质优价廉、品种丰富、卫生健康的饮食服务。二、重庆移通学院简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
一、重庆财经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食堂现有建筑面积7000多平米,可以容纳3000多人同时就餐,食堂菜品丰富,能满足不同口味的师生就餐要求。二、重庆财经学院简介重庆财经学院(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1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非营
一、重庆工商大学食堂饭菜怎么样学生食堂主、副食品花样齐全,鲜香可口,价格合理。学生生活方便、环境舒适。二、重庆工商大学简介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
一、重庆师范大学食堂饭菜怎么样大学城校区食堂与宿舍相互协调,均匀分布在交通环线上,三个食堂供你选择。食堂菜品丰富,富有特色,无论是清汤还是微辣,都能满足你的需要,另外设立特色民族餐厅,饭菜均是物美价廉,品类丰富,绿色健康安全无污染,受到学生广泛好评。除学校食堂外,大学城校区还设有北门商业街和南门商业街,设有餐厅、打印店、文具店、便利超市等等,生活非常便利。校内的体育场、游泳池、标准化学生公寓和
一、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院学生食堂有一食堂和二食堂,二个食堂可分别容纳3000名学生用餐即6000人同时就餐,食堂风格统一均分为一、二、三层。学院食堂整洁、卫生、舒适,菜品清鲜、可口、多样,可满足不同口味的学生就餐需要。二、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简介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是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237),学校前身是2001年创
一、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学生食堂--经济实惠,花样齐全,可口味美。学院与全国高校餐饮管理先进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合作,全方位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学生食堂服务管理电子化标准化,能满足各地学生的不同要求,饭菜的品种、卫生状况、质量、价格深受全院师生的一致认同和好评。学校合川校区目前设有三个大型的多功能学生食堂,菜品丰富,主、副食品花样齐全,鲜香可口,口味南北兼顾,价格合理。并设有专
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食堂饭菜怎么样建有9个风味特色食堂(其中3个清真食堂),方便满足了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需要。二、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简介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源于2000年创办的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重
2024-09-09 03:50:45
2024-02-02 16:33:34
2023-12-29 09:54:40
2023-12-31 10:11:01
2024-02-07 21:27:08
2023-12-30 20:43:40